一、修復前準備
1.口腔內準備 基牙齲患,必須去凈齲并作充填修復,必要時作根管治療。伸長牙、明顯傾斜牙和無活力牙,都需作根管治療。牙齦緣炎癥、牙周病和根尖周病的患牙,應作局部治療或牙周病綜合治療,消除炎癥,控制病情。牙槽嵴頂有明顯的活動性軟組織,手術切除該軟組織,待傷口愈合。2.研究模型 臨床上套筒冠義齒的基牙可為3~4個,醫生在基牙預備過程中雖考慮到就位和脫位的問題,但由于視覺誤差,有時需在制作中依據工作模型對設計進行調整?! 】尚洞凸ぷ髂P凸潭ㄔ谄叫星邢鲀x(類似導線測繪儀)的工作臺面上進行觀測,在工作頭處安裝好刻度器并調至臨床設計的內聚角角度( 內冠軸壁的內聚角可為 2°, 4°,6°等),通常內聚角采用6°。為保證多個固位體能平行就位,測量時可適當轉動工作臺面, 調整工作模型的傾斜角度,當刻度針與各個基牙頸緣平行一致時,鎖住工作臺面。把刻度表回到0°。此時與工作臺相垂直的方向就被定為義齒的就位方向(就位道), 在工作模型上作好定位標志,定位標志點不得少于3個。
二、義齒制作
(一)基牙制備 按二種類型基牙的內冠內聚度要求進行牙體制備,牙體制備量為內冠軸壁與金屬烤瓷牙所需的厚度之和,但牙齒傾斜時根據就位道要求進行基牙制備、合面磨削高度,視冠根調整的比率而定?;李i緣制備成0.3mm寬度的斜面肩臺。各基牙之間應有共同就位道。 (二)制作工作模型 基牙牙體制備完成,選擇合適的有孔全牙列印模托盤,用硅橡膠印模材料印模,印模必須達到清晰和正確。特別是頸緣完整清晰。用人造石灌注模型,待人造石硬固后,從印模中取出。 (三)內冠制作 根據基牙的設計要求,按常規方法形成內冠蠟型,為達到內冠軸面平整和所要求的內聚角度,在觀察儀上刻有度數刀具的刀刃修整蠟型。磨削時注意鉆頭應順時針向外旋轉,以防鉆頭被蠟堵塞,同時用左手按穩蠟型,右手把住機頭由左向右順一個方向磨削。磨削過程中保持磨頭尖端位于頸緣以上1 mm處,形成內冠臺階。鉆頭不能抬高磨削,以保證整個牙冠內收6°一致。然后插蠟鑄道、包埋、鑄造、拋光、完成內冠?! 楸WC內冠軸面的平整度,在金屬內冠的拋光時,應注意內冠軸面與磨頭之間平行。 (四)內冠的粘固 將完成的金屬內冠,放置在口腔內基牙上試合,檢查內冠頸緣與基牙頸部是否密合、連接是否平整、有無過長或缺損。如內冠頸緣與基牙不密合或缺損,需重新制作,過長頸緣可作修改。待試合合適,將各內冠粘固于基牙上。待粘固劑凝固后,去除頸部多余粘固劑。 (五)外冠及修復體的制作 1.修復體模型準備用硅橡膠印模材料,作口內印模,印模要求同內冠印模。灌注人造石,形成工作模型。再制作可摘式代模。將工作模型與對頜模型根據咬合記錄轉移至合架。 2.外冠基底層和支架蠟型制作按金屬烤瓷外冠基底層的要求,雕塑圓錐型固位體外冠蠟型,特別注意唇頰面頸緣的金屬保護線的塑形。蠟型材料可使用熔模樹脂。再按修復體支架的設計,完成網狀結構和基托蠟型。然后在外冠蠟型近中或遠中軸面用蠟塑形小連接體,將固位體蠟型與支架蠟型連接成整體。若固位體與支架以焊接方式連成整體,可不將固位體與支架的蠟型連接。在外冠與連接體交界的頰側頸緣處做一小圓柱形的義齒取戴裝置。 3.金屬外冠基底層和支架制作將完成后的整體蠟型,按常規方法插蠟鑄道、包埋、鑄造、打磨和拋光。完成修復體的金屬支架和外冠基底層的連接整體支架。若用焊接法完成連接,將支架和固位體外冠基底層分別在模型上試合,待試合合適后,固定支架與外冠基底層,用激光焊接法將二者焊接成整體。若整體鑄造完成的支架和外冠基底層,試合不合適時,也可切斷小連接體處,待合適后再焊接。金屬修復體支架,一般需要在口內試戴,檢查其合適情況,以便修改。若試戴合適,再復查正中合位時咬合關系是否正確,如有誤差,必須糾正,將正確合位記錄轉移至合架。 4.外冠唇頰面塑形、人工牙排列、基托蠟型放置在模型上的支架,按對合關系和金屬樹脂牙冠的操作步驟和要求,分層塑型固位體外冠形態。若缺牙區以橋體形式修復,同時完成人工牙外形。然后在缺牙區根據對合關系,排列人工牙,排列人工牙要求同可摘局部義齒。再按設計完成基托蠟型。常規方法裝盒、去蠟、充填樹脂、熱處理、打磨拋光,完成修復體。 臨床上,將已完成的圓錐型套筒冠義齒戴入口內,檢查義齒的固位力和穩定性,基托與粘膜之間的密合度,義齒外冠和人工牙與臉型是否協調,牙齒色澤是否與對合牙或鄰牙協調,咬合關系是否正確等,完成圓錐型套筒冠義齒的修復。另外,內冠經臨床試戴合適后不粘固,而直接制作外冠。取工作模后將金屬內冠在印模內復位后,冠內加少許蠟,或用“專用熔模樹脂”(如日GC公司生產)放入冠內,插入固位釘,待結固后再灌注石膏模型。在內冠表面制作外冠熔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