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7 可摘局部義齒臨床應用和研究現狀
目前,隨著固定義齒和種植義齒的發展,人們對可摘局部義齒(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修復牙列缺損的關注有所減少;但由于患者生理、口腔解剖和經濟條件等限制,RPD仍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本文就當前國內外RPD的臨床應用和研究現狀,圍繞RPD的制作材料、設計形式、對口腔環境的影響以及數字化技術在RPD的應用等4個方面內容做一綜述。 1.RPD的制...
-
2018.10.8 年輕恒牙牙折的治療
牙外傷是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最新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學齡期兒童牙外傷的發生率為5.3%~21%,其牙外傷發生高峰為7~12歲。牙外傷多發生于上頜中切牙,且男童發生率較女童高。引起牙外傷的主要原因是跌倒、碰撞、咀嚼硬物、外力直接撞擊或交通意外,而上頜前突、上唇過短、唇無力、張口呼吸等則是牙外傷的敏感因素。 牙外傷通??煞譃檠勒酆脱烂撐?,其中恒牙中牙折最常見,而牙脫位常見...
-
2018.9.25 口腔修復學中有限元法應用進展
隨著數字技術在醫學中的快速發展,口腔修復醫學中的數字技術應用也日漸增多。其中,以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因其經濟、簡易、耗時短等優勢,越來越引起口腔修復醫生的關注。有限元法是計算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 design,CAD)模型力學屬性的一種數字化方法,可把復雜的口腔系統轉化成簡單的CAD模型,并根據主觀需求設置力學條件,通過...
-
2018.9.19 全冠修復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及防治研究進展
全冠修復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修復后仍存在許多并發癥,如急性或慢性齦炎、牙齦緣或冠邊緣變色、食物嵌塞、崩瓷等,其中食物嵌塞是最常見的全冠修復后并發癥之一,它是指在咀嚼過程中,由于咬合壓力的作用,牙齦退縮,導致食物碎塊或纖維楔入相鄰牙的牙間隙內。固定義齒修復中,食物嵌塞占失敗病例的17.5%,季楠對120例后牙全冠修復的病人隨訪1年,有43例出現食物嵌塞,占35.83%。最常見的垂直型食物嵌塞...
-
2018.9.7 楔狀缺損充填治療的研究進展
楔狀缺損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牙體硬組織疾病,主要發生于牙體頸部區域,通??梢砸鹧辣举|敏感,深的楔狀缺損可能導致牙髓感染甚至牙冠水平折斷等嚴重后果。目前臨床上治療楔狀缺損的方法主要是復合樹脂類材料充填治療,而充填治療后易發生邊緣微滲漏、牙本質敏感、充填體脫落、繼發齲等問題。本文就目前楔狀缺損充填治療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充填前的牙體預備 楔狀缺損充填...
-
2018.9.7 微創牙髓治療后的牙體修復界面處理細節考量
近年來,隨著牙髓生物學基礎研究的深入、牙髓治療器械和材料的進步以及粘接技術的發展,微創牙髓治療(minimally invasive endodontics,MIE)理念指導下減少牙體組織損傷的診療方案得以實施。臨床實踐和研究已表明,良好的冠方封閉是天然牙保存成功的重要保障,然而MIE后的冠方修復界面處理尚未形成統一的規范體系。 活髓保存治療及牙髓再生術后,冠方修復對患...
-
2018.7.13 種植義齒修復中過渡義齒的應用現況
隨著現代口腔種植修復技術的不斷發展,種植義齒逐漸成為醫生和患者重要的修復選擇方式。Branemark認為種植體需要4~6個月的零負載愈合期以形成良好的骨結合,之后方可行永久修復。目前,盡管種植體表面處理技術的發展加速了骨結合進程,但患者仍需歷經一段缺牙期,其美觀、發音和咀嚼功能都受到了影響。在此期間使用種植過渡義齒,就可以恢復患者的美觀、發音和咀嚼功能。對于醫生而言,種植過渡義齒更是一種重...
-
2018.6.25 無牙頜種植義齒的咬合設計
隨著種植義齒的不斷普及,種植技術的不斷成熟,種植義齒已經成為無牙頜患者咬合重建最重要的修復方式。但如何讓種植義齒保持長期的健康和穩定,使咀嚼系統獲得良好的功能恢復成為關注的焦點。其中,種植體周組織健康維護和種植義齒的咬合設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無牙頜患者種植咬合設計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1. 應力改變對頜骨的影響 有關骨與應力關系的研究由來...
-
2018.5.28 肩臺及凹槽邊緣對全瓷冠邊緣密合度和強度影響的研究進展
修復體的邊緣是修復體與預備體之間接觸界面唯一可與口腔環境發生連通的區域,邊緣密合度是衡量修復體臨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固定修復體的邊緣密合度是指修復體的邊緣與基牙預備體的密合程度,它不僅對修復體的固位和美觀產生極大的影響,還可防止粘接水門汀的溶解、繼發齲的產生,影響牙菌斑的附著和齦邊緣處牙周組織的健康。 在國內外文獻中,以下幾種指標均可用于評價邊緣密合度:邊緣寬度(ma...
-
2018.5.28 臨床應用瓷貼面美學修復前牙的治療進展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豐富及審美意識的提升,人們對醫療保健和口腔美學方面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在進行口腔修復時已不再滿足于只恢復功能,而是對修復后的美觀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由此誕生了瓷貼面美學修復技術。該技術歷史可追溯到1975年,由法國Rochette首先提出,即在牙體預備后,將瓷修復體粘貼在前牙上以修復牙體缺損。之后隨著酸蝕技術的不斷改良,瓷貼面修復技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瓷材料也成為目前貼...